2008/12/24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曾經,
有一位優雅聰慧的女子,
在她的書中,
寫下了這麼一首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天與地的距離
也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當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 我愛你

(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當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愛到癡迷
卻不能說愛你

(三)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不能說愛你
而是
想你想到痛徹心脾
卻只能埋藏心底

(四)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五)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而是
明知真愛無敵
卻假裝絲毫不在意

(六)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
同根生的樹枝
在風中搖曳,卻永遠無法相依

(七)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同根的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
相互瞭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會的軌跡

(八)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沒有交會的軌跡
而是
縱然交會
卻在瞬間無處尋覓

(九)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瞬間交會後無處尋覓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要分離

(十)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高飛在天上
一個卻深潛在海底

......................

而 我想說一句
(1)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自己與自己的距離
是與自己相處了一輩子
你卻不認識-

你自己

(2)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與自己相處了一輩子
卻不認識自己
而是你可以

但你卻

不願意


[1]這位女詩人叫香港作家張小嫻。
原文出自其在1997年中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這本小說裡的一段文字。
原文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
下方則是網友、讀者們的發想,讓這首詩變得更豐富、意涵更深遠。

關於教育的心思維...

我的學校是夢工廠:美國頂尖學府的教育革新

2008/12/22

養生的定位

我一直這麼認為:

養生應獨立於醫學,而不應成為醫學的附庸。
健康是基本人權。

以醫學的角度,其心理的前提假設是-每一個人都是病人;
以養生的角度而言,其心理的前提假設是-每個人都是追求健康的人。
這心理的假設關係、決定著人們對健康的認知與生活因應態度。

建築的零度-序言

拾起石子後,
你才能選擇保留或丟棄它。
學習建築,
你必須堅持建築學傳統,
有了它,你才能選擇服從或改造它。

-建築的零度-序言 許玉明2002

曾經有一句話說:
此情必是人人心中所有,卻是人人筆下所無。
我想,作者的確說出了我們"心中所有卻筆下所無"的話語。

在上面作者的句子中,你看到的關鍵字式什麼呢?
我看到的是:
選擇。

談「身體觀察的態度」

身體觀察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一個課題,最近多了一些些心得,先補充上去。

「觀察」的態度-從身體欣賞者(A body appreciator)到身體觀察家(A body-watcher),從身體觀察家到共鳴(resonance) 。

基本上,「欣賞(appreciation)」、「觀察(watching)」與「共鳴(resonance) 」的心理假設是不同的。所謂「欣賞(appreciation)」它意涵著感謝、領會、察知以及正確地評價,是一個屬於客觀性的心理假設,以被欣賞者為主體的心理假設,沒有預期心理,滿懷「隨喜」;相對之下,
「觀察(watching)」意謂著注視、仔細觀看,帶著強烈目的性主觀,觀察者以自己為主體,設定了許多的檢查項目與標準,準備檢查被觀察者;反觀
「共鳴(resonance) 」是物理學用語,所指的是共鳴、起回音、共振。意味著打破兩者(及主、客觀)的界線與藩籬,用自身體體驗與他者相呼應。
這三個心理的前提假設,我們之所以開門見山的先提出來,其意謂著這將是我們最根本的應用態度:從客觀的欣賞主觀的觀察到切身的呼應;從隨喜、有明確的目的到親身參與。

2008/12/11

免於反應的自由

在"薄伽梵歌"中有一句話,祂說:
我祝福你,願你有免於反應的自由。

當我注視著這句話時,我的心中高喊著:

Yes!就是這個。

我不想分析與訴說,因為累了。

但是,我也願意祝福大家,
願大家也有免於反應的自由。

2008/12/1

只有寂寞的人,看得見寂寞的人

阿保美代(日本漫畫家)的書上,描述過一個故事:

一位失意落魄的藝術家,浪跡一個偏僻的小鎮。有一天晚上,他獨自來到一個山腳下,山腳下座落著一間典雅的平房。
他很好奇,便前去敲門,門中出現了一位面貌姣好、清新純潔的女子來應門。
由於天色已晚,女子請他暫宿下來....。
這位潦倒的藝術家,深受女子優雅氣質的吸引,當然樂意,...。後來,他們也就生活在一起了。
........................
有一天,畫家收到一封城裡畫商寄來的信,畫商很賞識畫家的作品,希望能為他舉辦一次展覽,希望他回城裡一趟。
畫家將這事告訴了女子,並真心的保證,等他事情一辦完便馬上回來...。
女子臉帶哀悽,卻也無奈、優雅的同意了!
........................
畫展辦得很成功。
當畫家城裡的事情辦完,他滿懷喜悅與希望、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小鎮、回到山腳下的平房。
但是當他回到了山腳下時,他卻發現平房不見了。他心慌地找尋,向路人詢問,但是從來沒有人見過他描述的房子與這名女子。
.......................
他很沮喪、心裡落寞,他多麼希望與這女子分享她的喜悅與成功。

天色漸漸暗了...

起風了...

風中出現了一絲清柔又帶點哀愁的聲音:

只有寂寞的人,看得見寂寞的人。